▌慢的轉變-同德家商之課程訪視
文/蕭 翊
還記得第一次去課程訪視時,我寫了篇『慢的浪漫』,描述孩子學習需要時間;慢慢體會、慢慢成長。此趟一訪,竟發現這群孩子『慢的轉變』,令人如此驚喜。透過與孩子的互動,聊到每次的菜色,除了技藝老師的安排,多半來自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出來的結果。本次的課程須製作三道佳餚,分別是:「避風塘炒蝦、五味花枝、醉雞。」有鑑於上次品嘗的經驗,抱持懷疑態度並帶以狐疑眼神的問:「你們行嗎?」。想不到孩子們竟打包票的說:「老師,okay啦!」。不一會兒,香噴噴的「避風塘炒蝦」就盛盤完成,孩子們立刻請我試嘗,一吃:「哇塞,好好吃喔!」。腦海中突然憶起食神一幕,薛家燕評審品嘗一口後,立馬說了連三好:『好、好、好』。我笑著稱讚他們,也太厲害了!從上次課程的高麗菜、炒飯到始終烤不好的鬆餅 ~ 那麼短的時間內,竟有如此大的變化且是大幅度的成長,真是備感欣慰。不僅如此,啟源還告訴我製作的小技巧,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家躍躍欲試。
光有美味的料理還不夠,美麗的擺盤才是重要的關鍵之一。一道美味的料理,若缺乏裝飾,就變得不吸引人。畢竟,人是視覺的動物,對於好看的事物總想多親近、多了解、多看一眼。擺盤藝術中,有兩個重要的部分:刀工(Garnishing)與擺盤(Food Presentation)。所謂刀工就是將一些看似平凡無奇的食物或蔬果,透過刀工的雕刻,作為畫龍點睛之用。而「五味花枝」練的就是刀工,曹老師也帶領孩子們,示範著如何切出漂亮的花枝花。由於時間有限,曹老師親自示範擺盤的藝術,他將三道佳餚置放一盤,同時也提到實際考試時,是無法如此而為。除了刀工與擺盤,調醬汁更是門學問。中式料理常用醬,醬料的好壞往往影響主菜,這也是為什麼大廚們做菜時,經典醬料會讓菜餚加分。最後一道料理是「醉雞」,要做出美味的醉雞,肉與酒很重要。只見孩子們先將雞肉放在鋁箔紙上,用手捲成圓型,捲的過程中要注意是否緊實,完成後入鍋川燙。酒釀的基底是紹興酒、當歸、枸杞、糖、鹽等材料,待雞肉冷卻後切片,並倒入酒釀浸泡與冰鎮。又是一道美味的佳餚!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大概是見了我幾次,不再感到陌生,便願意多聊。孩子們分享,前陣子到臺北麥當勞叔叔之家,煮菜給病童們吃,那份悸動至今記憶猶存。孩子說看到病童吃著自己煮的菜很有成就感,感受到服務助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從聊天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孩子們對於服務的熱忱。這些學生之中有位孩子是低收入戶,因為隔代教養的關係,他將補助給了爺爺、奶奶,至於零用錢則是利用假日到宴會廳打工。另一名孩子聊到媽媽是新住民,加上工作的關係,回家時間很晚,所以晚餐由他打理煮給家人吃。坦白說,孩子口中的日常,竟讓我感到不捨。我佩服小小年紀要分攤家計的勇氣,更敬重孝順顧家的信念。雖然求學過程中,仍要兼顧許多事,孩子們卻不悲觀、卑微,反而樂觀、進取面對這一切。我由衷感受『慢的轉變』改變了這些孩子們,從認為自己挑錯學校到認同、從未曾下廚到切菜、煮菜、從簡單的家常菜到國宴菜…….一 一證明『慢的轉變』使孩子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