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家儀、張喻硯
這次我們很榮幸邀請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公關宣傳委員會主委李連宏擔任講師,來與我們分享如何成為孩子們的夥伴。同時,也非常感謝撥空參與講座的業師與志工們,來自各行各業的各位,用自身的專業與所長,給予孩子們協助。
講座一開始,講師先請大家拿出紙與筆,回想一下「你記得學生時期的自己嗎?當時你對未來有什麼想法?」,用兩句話來形容一下當時的回憶,有人分享自己學生時期有打工,為的是後續能夠順利進入職場,並對自己設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人分享學生時期較為內向,但一場語文競賽的經驗,讓自己更能面對人群或觀眾;有人分享自己較為按部就班,只想著要把家長與老師交代的事項做好。回想起這些,可能因年代或感受不同,大家有不同的共鳴,但其實共通的是,當用學生時期這個年紀的雙眼,無論是看到或擔憂的事情,往往感受最強的就是周遭環境。
想要與學生們好好對談與交流,「環境的理解」最為重要,用他們所喜歡、所理解的人事物來溝通,有了共通話題,就能讓孩子們卸下心房。當我們陪伴孩子時,一切的出發點需以「孩子角度」來看,而我們給予的理解、信任、關愛與對等,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才是真正的陪伴。
陪伴是很強大的力量,一般來說,我們所給的陪伴,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去揣測他們的心思,也帶入太多理性,若我們還能多帶點能量,跟他們相處,當她們感受到安全感時,也可以得到療癒。
接下來便是最重要的溝通,溝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因為愛而聆聽、表達意見,但溝通不是單向的,我們想與孩子們溝通,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讓孩子們願意開口說出他想說的話。
而溝通也有五大要素:「說、聽、問、答、覆」。「說」─溝通的起點,我們可以試著說出自己的立場,讓孩子們覺得安心,慢慢引導他們一起說出來;「聽」─認真傾聽、聆聽,不要讓孩子們覺得像我們說出口是沒有意義的,不被重視的,而聽的越仔細,就能說的越仔細;「問」─察覺了孩子的情緒,想著要去詢問他們,但問不能讓他們覺得被侵犯與不舒服,假設問題或是被詢問的對象非常的敏感,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問起;「答」─有時孩子的問題,我們可能無法馬上回答,這時不要已讀而不回,或是回答我不知道,最好可以陪著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可以取代答案卻不失回答的意義;「覆」─重複確認,有時孩子需要的,與我們給予是不同的,我們需要重複確認我們是否是一致的,不同的角度所看見的世界不同,誤會就會造成距離。
當我們給予協助時,可以向他們解釋原因與邏輯,不要把自己過去的經驗套在他們身上,應該要做的是,幫助他們找到答案,陪伴他們成長。孩子們心裡也會對自己有很多期許,或許上天會聽見,並給予機會讓他們把握,而我們可能是那個機會裡,扮演關鍵的角色,孩子們同時也是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去學習、去關懷、去珍惜,互相成為彼此人生的機會。
孩子們是神奇的種子,灌溉愛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相信我們給予孩子們很多愛,就可以開出更多的燦爛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