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變好-同德家商之課程訪視
文/蕭 翊
此趟課程訪視與志工關懷小組同行,進到教室見到孩子們忙碌地練習明年「感恩餐會」的菜色,試作「糖醋排骨」與「焢肉飯」。焢肉飯是臺灣的道地小吃,是一種以白飯佐以燉煮豬肉的米食,據說在中部某城市,焢肉飯可是早、中、晚餐及宵夜都能吃到的重點小吃。其主要原料是五花肉,菜餚中更加入筍乾一起燉煮,瞬間香味撲鼻,我與志工們都忍不住口水直流。第二道料理是糖醋排骨,在油炸排骨之前,曹老師先示範剁排骨的功夫,只見孩子們一刀刀「ㄅㄤˋ」的聲音,重重落在排骨處,看的旁人是膽戰心驚。在排骨下油鍋之前須作SPA,曹老師要孩子們幫排骨按摩,醃漬過程多了道按摩的手續,想必排骨炸起來必定又軟又酥脆。趁著炸排骨的空檔,老師示範如何調製醬料;糖醋醬的材料包括:番茄醬、醋、糖以及適量的太白粉水拌勻備用。沒一會兒,熱騰騰的糖醋排骨便已盛盤映入眼簾。志工們品嘗後,大大稱讚了孩子的手藝,訪視結束後仍可聽見志工們意猶未盡說著:「排骨好吃、白飯好Q、筍乾也很好吃….」。
透過每次的訪視課程,我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孩子們的轉變。無論是說話談吐、姿勢儀態、禮貌禮儀、廚藝技巧等,都有很大的躍進。我相信這群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當然,透過此次的活動,也拉近了志工關懷小組與孩子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志工們分享:「小朋友的作品吃起來感覺不錯!」、「是真的好吃,尤其白飯~又Q又香」、「跟孩子們又跟親近了一些!」~充實又開心的一天!
國外有一段時間很流行一個名詞,叫做「小鴨症候群」(Duck Syndrome)。意思是說鴨子划行時從容不迫,但雙腳卻藏在水底拼命划。外表看起來十分優雅,其實under the water藏著迫切。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很容易被訓練成只看到「優點」,甚至是美好的一面。因此,事情也只挑有把握的完成,盡量避免失誤的可能;同理,報喜不報憂的心理亦然。只能盡量找出自己能被獎勵或讚揚的事蹟,隱藏無法浮上檯面的錯誤。然而,有一天失去了光環與舞台,心中又會油然而生:「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我國的教育一直都是「智育」掛帥,對於技職教育仍有一種「比較心理」。在這種文化下生長的孩子,多半藏有自卑、畏縮、害羞等特質,擔心自己成為缺乏價值性的人。當我們處在被設下標準的社會裡成長,其實是很惶恐的,總擔心自己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來,別人是否認同我、肯定我…或用「成就決定」。其實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我們正走在「慢慢變好」的路上。
同德家商的這群孩子就像一群優雅的小鴨子,外表看起來總一派自若,但透過細節就可以感受到孩子細膩的心思。從給人一種畏縮、害羞、沉默到藉由料理侃侃而談,這成長就是一種最好的證明。起初,總給我一種無論做什麼都欠缺自信,缺乏信心表達自我;如今,可以信心滿滿的告訴我,感恩餐會當天的菜色,是大家集思廣益並且藉由加強訓練課程,一次又一次練習的結果。又以一種充滿信心的口吻敘述,即使練習不足的成員,也能夠在當天擔任洗菜、切菜或是幫忙洗碗的助手。真是一群令人期待的孩子,用時間逐漸證明了不是不夠好,而是正朝向「慢慢變好」,原來~ 放慢腳步的目的在於,學習去享受過程,細細品味內涵,而非凡事只看最終的結果。